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4%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二战后东欧经济的普遍衰退

B. 西欧各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国际关系变动影响经济联系

D. 意识形态的对立制约全球化进程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东欧国家出口产品输往西欧的比重锐减,是因为两极对峙格局的出现,即国际关系变动影响经济联系,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外贸易的数据,不能体现出东欧经济的普遍衰退,故A项错误;B项和材料信息无关,故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欧洲,不是全球化,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快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 政府压缩“福利国家”开支

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政府决策受到冷战思维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幅讽刺漫画: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指着CED(将欧洲防务纳入北约领导的协议对代表法国的玛丽安说“要么你就买这个玩具要么你就什么都没有”。这幅漫画

A. 表达了法国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

B. 反映了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C. 表现了法国争夺北约领导权的意图

D. 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莫洛托夫计划”的出现最终

A. 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

B. 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

C. 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

D.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活动

 

 

时间

形势

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两大阵营对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①建国第一年同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参加日内瓦会议;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中日建交;④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①港澳回归;②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③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一个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主题,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查看答案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

材料二  “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这些“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