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月,中国派出由重工业部、外交部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民主德国(东德)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以重工业机械的展览为主。会后代表团总结道:“政治影响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政治效果”,“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 阶级斗争扰乱了经济建设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 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B.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 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D. 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018年12月17日,世贸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开始对美国进行新一轮的贸易政策审议。已有40个成员向美国提出了1700多个书面问题;64个成员发言,对美国相关贸易政策提出关注,要求美国放弃单边主义措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材料反映了
A. 美国失去了国际贸易的主导权
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D. 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 苏联在社会生活领域落后于美国
B.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 价值观冲突成为冷战的主要表现
D. 文化渗透成为“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
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 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
C. 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
D. 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1946年1月1日,美国占领当局敦促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在现世的神圣地位;1947年5月3日,由美国主导的《日本国宪法》正式生效施行,规定天皇仅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存在,并明确表示主权在民。上述举措( )
A. 结束了日本议会君主立宪制
B. 为审判战犯奠定了法律基础
C. 根除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残余
D. 体现了政教分离的宪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