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南方人民发明了灌溉工具连筒,它是用粗竹相连,打通竹内关节,用以引水,它能够架越涧谷,把水引到对岸。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农业工程建设
B. 小农经济下的水利特色
C. 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
D. 文学折射了经济的繁荣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 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 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
C. 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 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祈谷”是商周时期专门祭祀上帝祈求农业丰收的祀典。周朝时,籍田、亲蚕等“祈谷”之礼已充分制度化。秦汉时期,逐步建立起祭祀农神和籍田为中心的农事祀典制度。这反映出
A. 商周政制在后代被严格遵从
B. 重农抑商从商周始一直推行
C. 古代社会经济以农桑为主体
D. 敬天法祖思想始终根深蒂固
下图是《人民日报》不同历史时期与援助有关的报道的占比柱状图。以下解读合理的是
A. 60年代报道情况可能受“一边倒”政策的影响
B. 70年代外国援华报道变化受中美建交的影响
C. 80年代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关
D. 从整体上看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
1952年9月,中国派出由重工业部、外交部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民主德国(东德)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以重工业机械的展览为主。会后代表团总结道:“政治影响很大”,“达到了预期的政治效果”,“整个展览会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示威,这对美帝战争集团是一个有效的打击”。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国际活动受国际局势影响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 阶级斗争扰乱了经济建设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 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B.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 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D. 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