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据此可知,王阳明
A. 意在倡导知行合一的经世之学
B. 倡导废八股以消除科举制弊端
C. 认为理学传播导致空疏学风盛行
D. 主张吸收佛道思想完善儒家体系
“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增损,无一字改动。这表明当时
A. 官方还没有大力推行理学贞节观
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贞节观
C. 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
D. 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且依附于夫权
《朱子语类》记载,朱熹认为“太极,理也;动静,气也。”“太极犹人动静犹马,马所以载人,人所以乘马。马之一出一入,人亦与之一出一入。盖一动一静,而太极之妙未尝不在焉。”据此可知,他主张
A. 气变化推动理的形成
B. 气是世界万物之源
C. 理驾驭着气,理本气具
D. 理产生于气的“动静”
朱熹在《小学》中指出:“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法。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他主张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存天理、灭人欲
D. 循序渐进求理
《复性书》是唐代李翱关于人性学说的文章,他认为“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由此可见,他认为
A. 人人皆善
B. 百姓皆恶
C. 人性本恶
D. 性善习远
《论佛骨表》中记载,韩愈曾针对佛教的兴盛上表宪宗说,佛教的流行使“乱亡相继,运柞不长”,并在指出“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果断提出“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祸”。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A. 推行依法治国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实行禁佛崇儒
D. 实行融佛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