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 对现实生活持悲观态度
B. 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C. 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
D. 披着宗教外衣反神学禁锢
1518年7月,教皇传马丁·路德到罗马受审。路德寻求保护,得到了德意志萨克森选侯和皇帝的支持,教会不得不让步。1519年6月,教皇派代表到莱比锡与路德公开辩论,路德的英勇斗争受到德意志广大民众的支持。这反映了
A. 民族主义在德意志蓬勃兴起
B. 民族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决裂
C. 世俗力量结成同盟反抗教会
D. 天主教会干预世俗政治权力
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里面的绘画和广场上的雕刻,主题是宗教,表现的往往却是真实的人生,一些以朝圣或形容神迹的故事,其中又隐含了许多为了信仰而不惜挑战权威的故事。这说明文艺复兴
A. 否定人的自身价值
B. 推动人文主义传播
C. 否定天主教的权威
D. 恢复古典传统文化
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在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应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这反映了
A. 两个人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B. 人民主权实现途径上的分歧
C. 康德反对人民主权
D. 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14世纪时,意大利的新锐作家多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到了16世纪,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该变化反映了
A. 意大利作家不想摆脱神学禁锢
B. 人文主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D. 人文主义推动人们的物质追求
15世纪末,欧洲兴起“女巫审判”的狂热,普通妇女一旦被认定为“女巫”、“魔女”,就会被斩首、焚烧。此后,反对“迫害魔女”的呼声逐渐兴起,各国先后立法禁止这一行为。“女巫审判”前后历时约三百年。据此可以推断,“女巫审判”
A. 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而终结
B. 体现资产阶级反传统的诉求
C. 激化了宗教改革中教派矛盾
D. 因人文主义的发展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