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A. 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B. 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
C. 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D. 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推动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主席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这表明
A. 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
B. 法国抵制美国在西欧的冷战政策
C. 欧共体成立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D. 法国拉拢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美国
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演进表,影响四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 关系 |
50—60年代 |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
60—70年代 |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
70—80年代 |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
80—90年代 |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
A. 国际格局的走向
B. 意识形态的分歧
C. 国家利益的角逐
D. 政治领袖的智慧
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这个政策有利于
A. 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
B.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
D.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 | 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
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
D |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
A. A
B. B
C. C
D. D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了中国
A. 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 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C. 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 D. 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