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B. 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世界主题
C. 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
D. 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攻策不一致的态度。”这反映了
A. 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 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 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
D.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A. 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B. 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
C. 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D. 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推动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主席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这表明
A. 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
B. 法国抵制美国在西欧的冷战政策
C. 欧共体成立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D. 法国拉拢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美国
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演进表,影响四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 关系 |
50—60年代 |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
60—70年代 |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
70—80年代 |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
80—90年代 |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
A. 国际格局的走向
B. 意识形态的分歧
C. 国家利益的角逐
D. 政治领袖的智慧
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这个政策有利于
A. 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
B.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
D.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