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期间,傍晚散完步往回走时,有人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①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中国还没有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④中国不应该对外开放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
A. 深圳
B. 浦东
C. 厦门
D. 海南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B.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C. 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
D.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 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 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D. 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