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民主与抗日相提并论,不仅一再强调“民主是抗日的保证“,而且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民主选举,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指
A. 调整了抗日战争的重心
B. 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转移了日本侵华的视线
D. 维护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成果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紀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为汉奸,不齿人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当时中国
A. 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B. 民族救亡意识凸显
C. 政府失去了对舆论的控制
D. 政治体制发生质变
李鸿章曾说:“查泰西各邦,皆有商部专以保护商人。盖国用出于税,税出于商必应尽力维持,以为立国之本。”李鸿章这一说法
A. 道出了商业在国家税收中的地位和作用
B. 表达了洋务派要求发展商业的共同愿望
C. 表明清政府完全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 说明清政府准备设立商部专以保护商人
如下图为明代洪武年间政府绘制的鱼图册,图册中将田地山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而被称为“鱼图册”。明朝政府此举意在
A. 为征派赋役提供依据
B. 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
C. 肯定地租剥削的合理
D.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唐代科举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了任职资格,还需经过史部官员对其身(相貌)言(口オ)书(书法)判(逻辑判断能力)四种能力的测试。然后根据考查结果,分等授职。而宋代在科举考试合格后就可直接入仕。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A. 君主专统治加强
B. 官员选拔标准降低
C. 选官途径趋于多元
D. 官僚政治效率较高
汉武帝在尊儒过程中及其以后,其它各学派因失去国立博士官而地位不断下降,但各学派的著作均可收藏、流传,供人学习、研究。并且汉武帝还通过子、资选、征召、公车上书等途径,把法、道、纵横、杂家以至方术之士罗致在左右。这反映出
A. 儒学为官方唯一意识形态
B. 百家争鸣具有了新的内涵
C. 诸子学说出现了融合趋势
D. 思想专制的方式比较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