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攀,19世紀末电影放映机发明后,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杂志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许多科学书籍成了热销的抢手书,科学发现成了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 科技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 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
C. 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D. 科学理论逐渐被庸俗化
史载,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公民们平时务农、经商、做工和从事政治活动,战时应征从军,甚至作战所需马匹、甲胃、到盾等武器及给养、随从奴隶等,都需自己准备:而装备一个骑兵或重装步兵的费用相当高昂。材料表明,古希腊公民
A. 权利和义务相互統一
B. 公民身份是一种特权存在
C. 参政受到财产的限制
D. 民主权力服从于城邦防务
如下图为1978-2007年中国GDP及其增速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我国
A. 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确立
B. 农业与工业呈现了协调发展态势
C. 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
D. 改革开放事业在调整中不断发展
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民主与抗日相提并论,不仅一再强调“民主是抗日的保证“,而且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民主选举,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指
A. 调整了抗日战争的重心
B. 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转移了日本侵华的视线
D. 维护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成果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紀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为汉奸,不齿人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当时中国
A. 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B. 民族救亡意识凸显
C. 政府失去了对舆论的控制
D. 政治体制发生质变
李鸿章曾说:“查泰西各邦,皆有商部专以保护商人。盖国用出于税,税出于商必应尽力维持,以为立国之本。”李鸿章这一说法
A. 道出了商业在国家税收中的地位和作用
B. 表达了洋务派要求发展商业的共同愿望
C. 表明清政府完全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 说明清政府准备设立商部专以保护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