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
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
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碎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孔子遂行,反乎鲁。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欧洲人经过马可•波罗以至明代西洋传教士的报道,知道东方有一个庞大的国家与复杂的文明。由于这些报道,都是选取中华文明足以称道之处,因此……尤其是启蒙运动的学者……对东方的中国常多溢美之词,…,…这一阶段过去了(18世纪以后),欧洲对东方的知识也比较清楚了,他们对中国文明的评价遂转了一个大弯,由称颂一变为轻视。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 即便20世纪的中国不断试图摒弃孔子;但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孔子又常驻心间。他提倡忠孝礼义,因为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及宇宙的和谐。……无冕之王孔子,是对其人民的命运影响最深远的人之一。而他的人民却往往最忽视他思想的深邃以及伦理的本原:那就是建立在经验与学习之上的责任与关怀。
——(法)瓦尔特:《中国史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齐景公对孔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儒家思想和时代特征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文明曾先后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角度分析其原因。
(3)举例说明20世纪的中国曾“试图摒弃孔子”。据材料三,说明21世纪的中国人对孔子的态度及不足之处。
(4)据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们接受思想的因素。
下图是世界名画《莫瑞桥》:在村子的入口处耸立着一座灯火通明的磨坊……往右延伸至四棵并排着的大树。结构紧凑,再加上极其丰富的色彩,使这幅不朽的作品得以流芳百世。红色的屋顶,郁郁葱葱的树木,湛蓝的天空和粼粼的波光使人忘却了可能产生的呆板感觉。据此判断,该名画是
A. 印象派的绘画作品
B. 浪漫主义绘画作品
C. 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D. 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列宁的讲话遭到孟什维克党人的强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认为当前的任务应是巩固工农革命民主专政,而不是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情况说明了
A. 革命党人对临时政府没有清醒认识
B. 十月革命后党内路线之争十分激烈
C. 苏维埃已经掌握了全国的主要权力
D. 俄国二月革命的条件并未非常成熟
圣西门提出,如果法国失去了几十个第一流的科学家、银行家,几百个最能干的商人、农夫和铁匠——这些“最主要的生产者”,这将会是巨大的不幸和灾难,整个国家会成为“没有灵魂的躯体”,如果法国失去了所有的王室成员、元帅、大主教、法官和一万个游手好闲的产业主,“对国家都不会造成任何政治上的损失”。材料表明
A. 当时人们对旧制度的不满
B.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社会制度的探索
C. 法国社会混乱,政局动荡
D. 圣西门实施“实业制度”设想失败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弓I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A. 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
B. 物理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C. 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论概括
D. 数学成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这说明了当时
A. 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均被授予了公民权
B. 罗马不断的对外扩张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C. 公民法己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的法律
D. 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境内所有人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