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

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的内容

A. 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

B. 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C. 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

D. 客观上有利于为辛亥革命奠定人才基础

 

B 【解析】 根据1904年科举考试的内容可知,说明科举制已从古代选士考试制度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型,这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该次科举考试折射近代中国科举内容的变化,而不是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排除A。材料反映了该次科举内容出现符合时代要求的题目,这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体现,而不是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排除C。清末新政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了人才基础,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晚清政府自主修建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几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到张家口)卢汉铁路(卢沟桥到汉口)京奉铁路(北京到东北奉天)京绥铁路(北京到绥远)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这主要反映了晚清的铁路建设

A. 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

B. 体现了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倾向

C.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

 

查看答案

元朝在行省与路府州县之间设置“宣慰司”。宣慰司的职务是“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下于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这说明了宣慰司是

A. 地方负责上传下达的中间机构

B. 政教合一的地方行政机构

C. 有实际权限的地方行政机构

D. 行省之下的地方监察机构

 

查看答案

两宋时期,随着对权力的分享程度日渐下降,政治上不断遭受挫败的士大夫们在外在的天道信仰(天人感应)不能约束君主行为之后,希望通过自内而外的“正心诚意”来加强君主的修养,从而达到约束君权的目的。这说明

A. “天人感应”理论已经无法约束君权

B. 心学注重通过内心反省来提高道德修养

C. 理学的形成融合了佛、道两家的理论

D. 政治环境的变化是理学兴起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普遍形成了坞堡经济。坞堡往往由一个或者数个大田庄组成,除了种植谷物桑麻之外,还种植蔬果,豢养鸡豚,自办樵蔬脂烛,生活资料基本自给自足。坞堡还组织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有自我防卫的能力。坞堡经济的形成

A. 与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环境相适应

B. 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 阻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D. 是小农经济的另一种存在形态

 

查看答案

根据考古发现,商朝时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遗址,尽管相距数千里,但在建筑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却显示出较大的趋同性。这表明商朝时期

A. 已经形成功能齐全的城市

B. 各地之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C. 政治重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城市工商业有较大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