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即掌书,原是君主身边主管文书的小吏,在秦代和汉初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管辖。西汉中期以后,尚书不仅参与国家机密,起决策作用,而且出纳王命,发号施令,诸如选举、任用、考课、弹劾、诛赏、治狱等大权,无所不总,包揽一切。这一变化
A. 说明少府政治权力扩大
B. 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C. 反映贵族垄断政治权力
D. 是权力不断集中的结果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725年,彼得一世去世,俄国政局陷入混乱。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至1796年在位)夺位登基。叶卡捷琳娜二世对身边的贵族官员大量赏赐农奴,通过加强农奴制来稳定贵族情绪,稳定政局。在农奴制贵族庄园的形式下,农业发展起来,使用农奴工人的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叶卡捷琳娜二世还下令取消工业专利权,宣布商业自由,而且允许贵族经营工商业。此后,俄国的工商业得到较快的发展。1768、178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两次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最终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除此之外,还伙同奥地利、普鲁士三次瓜分了波兰。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成为俄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叶卡捷琳娜二世继位后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功过。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也在散播着“战争文化”。如: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战争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出炉,确定了到200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要求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深化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同时,逐步实行高校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加快教育立法步伐,抓紧制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一批教育法律和行政法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其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发达的文明中心在时代巨变中变得保守落后,而一些落后的边缘地区在从一个历史时期到另一个历史时期的转变中却居领先地位”的现象。人类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继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根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所学的中外历史知识,自拟论题对“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进行探讨。(要求论题观点明确,论证或者探讨过程须史实依据,逻辑清晰合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至清,我国人民的饮食原料结构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变化。小米、高粱和小麦逐渐成为北方人民的主食原料。随着豆制品、粉制品的发展,大豆、绿豆、扁豆等很大程度参与了菜肴的烹制,成为主、副兼用的粮食。原产美洲的马铃薯和番薯,至清代在很多地方成为主食中的骨干品种。瓜菜原料方面,五代以来从国外引进的胡萝卜、甘蓝、菜花、丝瓜、黄瓜、苦瓜、南瓜、辣椒等百十个品种大大丰富了我国的馔肴。肉类原料方面,逐渐变为以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家禽为主,野禽、野兽肉类的比例越来越小。
——根据王明德、王子辉《中国古代饮食》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朴素的列宁装、干部服广为流行,旗袍、西装等民国年间的流行装束被看作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事物而被人们所抛弃。随着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城市居民整体饮食水平有所改善与提高。由于国民经济增长有限,并且在“一五”计划建设时期的“重生产,轻消费”等政策影响下,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仍然不高,普遍形成朴素节俭的生活方式。当时,党和政府也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道德风尚。
——根据郑艳《新中国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两宋至明清时期我国饮食结构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居民形成朴素节俭生活方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倡导朴素节俭生活方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