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里花生大丰收,一颗能榨十缸油,豆荚用来做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这首民间歌谣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建设中盛行
A. 高指标
B. 瞎指挥
C. 浮夸风
D. 共产风
阅读下面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年指数为100)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年份 | 农业总产值 | 轻工业总产值 | 重工业总产值 |
1953 | 103.1 | 126.7 | 136.9 |
1956 | 120.5 | 173.3 | 262.3 |
1957 | 124.8 | 183.3 | 310.7 |
A.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
C. 经济建设出现急躁冒进倾向
D. 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
1947年的上海,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这反映了当时
A. 黄金无法购买实物
B. 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
C. 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D. 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等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
A.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 有效遏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 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 D. 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
下面为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直隶(含天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其余省份 |
58% | 19.82% | 5.37% | 4.22% | 3.96% | 2.56% | 2.43% | 2.43% | 1.02% |
A.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B. 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
C. 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
D. 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 商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C. 自然经济顽固存在
D. 传统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