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讲:“在我们学戏以前,青衣、花旦两工,界限是划分得相当严格的。”青衣必须是“抱着肚子唱”,“直到前清末年,才起了变化。首先突破这一藩篱的是王瑶卿先生,他注意到表情与动作,演技方面才有了新的发展。”这反映了京剧艺术
A. 重视表演的规范性
B. 虚拟性动作被取消
C. 融合多种艺术手段
D.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明代,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为代表的吴派绘画,共同体现了一种倾向:接近世俗生活,采用日常题材,笔法风流潇洒,秀润纤细。吴派绘画的这一倾向
A. 反映了作者的孤独与寂寞
B.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C. 表明其创作讲究工整细密
D. 表达了强烈的个性感受
宋代时,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刻出的字横细竖粗、醒目易读,后师之为宋体印刷字体。这表明
A. 社会节奏的加快促进了字体的演变
B. 雕版印刷品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要
C. 印刷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字体发展
D. 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更实用
明代大儒王阳明认为:“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该“四民观”反映了
A.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B. 封建专制统治的削弱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程朱理学的束缚压制
理学家虽然激烈地质疑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来自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道教和佛教的价值观念反而进入中国正统学说的内核。这说明宋明理学
A. 追求自由而丧失社会责任感
B. 是儒学与佛道思想融合的产物
C. 其思辨化是时代的必然结果
D. 使儒学的内涵发生了本质变化
汉代儒学家普遍主张仁、义、礼、智、信,并且认为仁与东方的“木”相合,义与西方的“金”相合,礼与南方的“火”相合,智与北方的“水”相合,信与中央的“土”相合。这种思想表明了当时的儒学
A. 借助阴阳学说宣传独尊儒术
B. 钳制学术自由提倡学校教育
C. 糅合五行学说强化个人德行
D. 适应统治需要规范伦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