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
B. 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日本
C. 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
D. 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
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地主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二万两,否则不能强拆。由此可见广州租界
A. 侵犯了清朝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 B. 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
C. 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并且强制收费 D. 由清人拥有所有权并收取租金
《宋史·选举志》载:“中兴以来,建太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竟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深沉,不由学校,德行道艺,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视痒序(学校)如传舍(旅店),目师路如路人。”材料中作者
A. 肯定政府大兴文教培养治世人才
B. 鼓励创办私人学校
C. 批评官学偏离立德育人的办学宗旨
D. 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A. 限制父母分配权利
B. 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C. 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D. 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D.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鼓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 手工业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 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