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表明我国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B.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C. 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 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A. 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 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
C. 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D. 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 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C.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这说明“交子”的推广
A. 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
B. 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C. 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
D. 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
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是
A. 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
B. 造船业发达的产物
C. 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
D. 丝织业兴盛的体现
春秋时已出现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歌确立;汉初年的《淮南子》一书首次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
A. 重视技术的革新
B. 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
C. 精耕细作的特点
D.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