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攉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

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攉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

A. 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

B. 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

D. 从以门阀为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

 

D 【解析】 根据材料“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可知唐代士人注重门第声望,根据材料“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可知宋代士人注重官位升迁、以登相位为荣,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中未涉及向平民社会转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科举制对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 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B. 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 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 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查看答案

《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

A. 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 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 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

 

查看答案

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这反映出国人会议

A. 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

B. 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

C. 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

D. 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苏颂(1020-1101),泉州同安人。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

庆历二年,苏颂中进士,为宿州观察推官。次年任江宁知县。熙宁六年,转毫州知州,八年,知应天府,九年,知杭州,熙宁十年又调朝廷修史。元丰元年知开封府。二年,改知瀑州,三年,知沦州,四年,召回吏部任职。元枯八年知扬州,再次出任地方官。在任地方官时,苏颂尽其所能,为民造福。如任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时,他“建请浚自盟、白沟、圭、刀四河,以疏欲内积水”,兴修水利,保田防灾。

嘉祐五年,迁太常博士,仍兼校正医书官等职。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央任职,主要是编校古籍,历时九载。苏颂在中央任职期间,第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是校正编撰古籍,由此他广泛接触有关文献资料,为他成为一个渊博的学者创造了条件。苏颂在中央任职的第二件大事是“李定事件”,他拒绝草诏任命李定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第三件事是他参与改革。元丰年间改革官制,是神宗与王安石的改革措施之一。元丰四年,他被召回吏部详定官制。他积极参加了官制改革,在革除宋代官、职和差遣的弊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颂在仕途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颂对宋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4年6月《东方公约》草案提出后,法、苏两国为正式缔结公约积极开展活动。苏联分别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派代表访问苏联,三国都表示愿意参加拟议中的公约。同时,巴尔都(法国外长)访问了英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说服它们支持或参加《东方公约》。英国起先态度冷淡,后来在保留条件的前提下同意给予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则积极支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42年元旦,美、苏、英、法、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街首签,其余22个国家则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就是最好的历史证明。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签署《东方公约》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方公约》和《联合国家宣言》签订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