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下表是古代帝王某些诏书布告的国家大政方针的内容或主张。据此可知,当时的统治者
A. 顺应社会发展,使得时令观念深入民心
B. 重农抑商,关注民生爱惜民力
C. 尊重自然规律,拥有朴素生态环保理念
D. 节制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透过三代兴亡,周人认识到夏殷之亡的原因在于他们“唯不敬厥德”。《尚书·梓材篇》说:“皇天既付中国民,越(与)厥疆土于先王;肆(故)天维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 统治者曾推崇德治理念
B. 形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C. 宗法制中包含仁政色彩
D. 实现了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的政治局面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蔡廷锴在赣州率部誓师,要求抗日,反对内战。他率十九路军驻防上海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不断向上海增兵,并进一步制造事端。1932年1月22日,日本领事村井向中方提出无理要求,要十九路军后撤30公里,蔡廷锴坚决不允,军政部长何应钦来沪与蔡面谈。蔡廷锴说,驻地是我国领土,撤退殊无理由。政府要撤,请不限于敌方要求,调我全军离开京沪路,我当绝对服从。1月28日夜,日本悍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立即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爆发。1月29日,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十九路军全军官兵坚守阵地,不断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蔡廷锴以大无畏的胆略,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全国同胞感奋觉醒,上海各界、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展开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给予十九路军大力支援。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廷锴领导抗日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蔡廷锴的抗日活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干涉还辽后,日俄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日俄战争。在战争中,日本所耗战费达15亿日元,动用兵力近110万人。俄国所耗人力、物力均不在日本之下。这场战争虽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两国均已精疲力竭,无力再战。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
——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东亚局势产生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过所,就是古代通过水陆关隘时必须出示的交通证明书。唐朝为保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稽查行旅,防止偷漏国税、逃避赋役、拐卖人口以至查清来自境外的破坏活动,实行严格的过所制度。唐朝的过所由中央尚书省或地方都督府或州颁发。失落过所须审查后才予补发。领到过所者就可以照规定的路线,从西北边疆到东南沿海,迢迢万里,通行无阻。
唐朝时,在丝绸之路上从事贸易的胡汉商人,必须持有唐朝政府统一颁发的通行证——过所,“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必据过所以勘之”,无过所即要判刑。历史上,唐玄奘欲西行求法,但因等了三年都未拿到过所,不得不只身偷渡。有关过所如何申领、如何发放、如何勘验等,唐朝政府均立法明文规定,甚至形成了专门规定过所相关问题的制度“过所式”,如必须载明执有人的姓名、身份、年龄、籍贯,以及所携带物品的相应说明如牲畜的数量、公母、毛色、年齿等;其目的不仅是为验证身份而“设险作固,闲邪正暴”,如遇战乱等非常时期勘验尤严,同时也是为了征税和证明商人所携带货物的正当性或合法性。
——据李叶宏《唐朝丝绸之路贸易管理法律制度探析:以过所为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过所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过所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