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
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
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 “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