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此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
A. 稻米的商品化明显
B. 商人垄断粮食贸易
C.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
A. 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
B. 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C. 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D. 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
出处 | 记述 |
《管子·重令》 | “受禄不过其功,服位不侈其能。” |
《说苑·政理》 |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
《商君书·赏刑》 |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
《史记·吴起列传》 | “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
由此可以推知:
A. 削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
B.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严重固化
C. 军功阶层全面取代显贵望族
D. 君主对权臣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经过百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担负起工业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此,党和政府在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其中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有何积极意义?
(3)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年份 | 1870年 | 1900年 |
企业总数 | 808 | 669 |
产量(吨) | 3200000 | 29500000 |
投资额(美元) | 121000000 | 590000000 |
材料三: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突出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