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A. 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B. 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C.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 增强了民族意识
B. 推翻了封建帝制
C. 确立了共和政体
D. 实现了民族独立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土地革命的开展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战略反攻的开始
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反割台斗争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康熙的根本用意是要求他
A.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 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 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 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D.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