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料记载:"(甲午中日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

史料记载:"(甲午中日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B. 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解析】 根据“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可知,材料反映了纺织分离的现象,这是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表现,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不是民族工业,A错误;孟买棉纱质优价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冲击了手工纺纱业,是造成“纺”“织”分离的原因,“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体现出“纺”“织”分离,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BC不属于实质,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 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 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 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材料。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 藩属国贡品

B. 官营作坊

C. 民营作坊

D. 家庭作坊

 

查看答案

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梨。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

A. 中国北方常受饥谨的威胁

B. 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C. 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 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三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四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明朝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它是否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

(2)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3)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4)材料四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