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公众以战争为共同议题,呼吁变法自强,形成了推助社会变迁的舆论声浪。判断此种社会舆论声浪的形成,主要借助的传播方式是
A. 报刊传播
B. 驿站传播
C. 电报传播
D. 电视传播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撰文:我前岁在北京过年,刚过新年,又过旧年,看见贺年的人,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脱帽,有的作揖,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有的张贴春联。对这则材料中的信息理解不正确是
A. 辛亥革命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冲击
B. 社会习俗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C. 新旧杂陈是该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
D. 新的社会风尚成为社会主流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 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C. 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题文)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下表反映1978—1983年中国农民收入变动,带来这种变动的原因是
年份 | 1978 | 1979 | 1980 | 1981 | 1982 | 1983 |
收入(元) | 133.6 | 160.2 | 191.3 | 223.4 | 270.1 | 309.8 |
指数 | 100 | 122.3 | 138.9 | 158.7 | 189.4 | 216.4 |
比上年增长百分数(%) | — | 22.4 | 13.6 | 14.2 | 19.4 | 14.2 |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农村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报纸的新闻报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人民日报》刊登的内容说
A.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
B.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
C. 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D.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