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载:“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A. 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
B. 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C. 为中央集权出谋划策
D. 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有学者研究《左传》时发现:春秋时期,“卿大夫”群体的数量和重要性一直在下降,而“士”占总人数的比重却呈上升趋势。该学者的发现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中央集权体制已经形成
B. 各阶层文化交流频繁
C. 士阶层的政治权力增强
D. 卿大夫和士矛盾尖锐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据此可推测二者都
A. 与统治者立场相同
B. 维护农民阶级利益
C. 以小农经济做考虑
D. 重视发展商品经济
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其中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这一方法
A. 表明青铜铸造工艺领先世界
B. 是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产物
C.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 反映了青铜器是重要的礼器
有专家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发现:西周灭商后,新建的诸侯国都是“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制度
B. 宗族血缘关系对国家制度产生影响
C. 国家以分封制形式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
A. 强调理性思考
B. 注重人的作用
C. 维护等级秩序
D. 强调以德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