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写道:“衰落……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

某学者写道:“衰落……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商业危机

D. 工业革命

 

A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商业革命。由题干可知,该学者认为“衰落”包括内外两种力量的对立。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受外部因素影响,失去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但在内部文化上到达了巅峰(结合所学可知其所指即文艺复兴的“三杰”)。A项,十六世纪正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世界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逐渐占有海上贸易中心地位,被人们称为“商业革命”。故A符合题意。B项,价格革命是指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题所讲是欧洲,地点不对。故B项错误。C、D项,商业危机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的英国。故C、D项时间均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妨碍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

A. 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 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D. 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查看答案

明代中后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清朝前期又出现了“计工受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苏州

A. 官营手工业发达

B. 小农经济走向衰退

C. 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唐代长安城坊市格局井然,尊卑秩序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展现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混杂毗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B. 贸易不再受政府监控

C.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查看答案

太和九年魏孝文帝正式下均田诏,大意谓:“富强者并兼山泽……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据此可知

A.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B. 所受土地农民均可自由买卖

C. 根本目的是维护农民利益

D.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田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