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面对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帮助资本家度过难关。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这说明胡佛政府
A. 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从根本上克服了经济危机
C. 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D. 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1967年,英国工党领袖麦克米伦竞选首相的口号是:“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这一口号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凯恩斯革命”
B. “经营者革命”
C. “人民资本主义”
D. 建设“社会保障”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致使地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 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B. 过于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C. 强调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D. 高度集权无视民生改善
二战后,苏联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农业改革,如赫鲁晓夫改革时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说明当时
A. 农业落后的局面得到根本解决
B. 试图改变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 都把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
D. 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体制
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
A. 利用市场机制
B. 建立工农联盟
C. 生产资料公有
D. 按劳分配产品
1927年,苏联农村爆发了粮食收购危机,国家采取从富农手中强行征购粮食的非常措施,为了应对粮食收购危机,防止整套以工业化为先导的现代化战略破产。苏联实施了
A. 固定粮食税 B. 余粮收集制 C. 指导性计划 D. 农业集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