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公...

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公元前554年,晋师侵齐,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这表明当时

A. 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

B. 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

C. 礼制仍影响贵族政治生活

D. 争霸战争服从于政治需要

 

C 【解析】 材料中“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说明,当时诸侯国对周王仍有尊崇之意,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生活仍受到礼乐制度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此时没有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不会影响统治者决策,排除;B项,材料中“晋师侵齐”说明诸侯国之间存在征伐,反映了分封制为代表的等级制度遭到极大破坏,周王室的权威受到极大冲击,排除;D项,争霸战争服从于政治需要的表述本身正确,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俞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的西欧为例,以“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废除不平等条约大事记

 

 

时间

事件

北洋时期

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一再提出废约问题。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宣言要求废止不平等条约,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成功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外宣言,宣布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

1935年

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的废约方针从原来的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改为废除中日间的条约。

1943年

中美、中英签署新约,取消两国在华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前后,宣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摘编自《党史文汇——中国共产党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材料二  1971年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198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理事国,同时在一些地区性经济金融组织中也开始出现中国的身影。在核不扩散领域,1984年中国积极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为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在同年推动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是中国有史以来积极主动创建的、并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的一个重要国际组织,这在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史上尤其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废约最终成功的原因并分析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时期我国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每位专制君主虽然都力求“乾纲独揽”,“事皆亲决”,但实际上他无法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一人“独治”天下,必须“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于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

——摘编自李渡《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赦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机构沿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2019年3月21日至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6天5夜,三国五城,出席40多场双、多边活动。下列不可能是习主席向国际社会传达的讯息是

A. 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

B. 倡导“多边主义”的主张

C. 完善“全球治理”的设想

D. 建立“单极世界”的意愿

 

查看答案

某论文的分级标题有:一、以亚洲外交为出发点,力争首先成为亚洲盟主;二、以日美关系为基本点,着力开展大国外交;三、以联合国外交为重点,极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四、调整防卫战略,加强军事力量。该论文的主题应是

A. 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

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C. 日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曰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