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A.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B. 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C. 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D. 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 顺治 | 康熙 | 雍正 | 乾隆 | 嘉庆 | 道光 | 咸丰 | 同治 |
任期 | 2.95 | 4.73 | 2.47 | 2.71 | 2.76 | 2.20 | 1.58 | 1.46 |
A.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
A. 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
B. 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D. 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
A. 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
B. 唐代旧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C. 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
D. 唐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
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公元前554年,晋师侵齐,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这表明当时
A. 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
B. 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
C. 礼制仍影响贵族政治生活
D. 争霸战争服从于政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