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国家治理状况与制度设计、治国理念等方面有着重要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全盘实行自战国以来各国陆续采取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长。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为使帝国境内的经济发展,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并以秦国成文法为基础,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在军事上,秦帝国的三大兵种分属地方和中央两大系统,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
——摘自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
1901年 |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
1906年 |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
1911年 |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B. 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巨大冲击
C.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
D. 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表明工业革命
A. 有助于生产的合理化
B. 降低了社会人文关怀
C. 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
D. 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18世纪的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而拥有土地的乡绅则将其土地收人积攒的财富主要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商人与地主联手控制了经济
B. 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性较强
C. 资本活跃在诸多经济领域中
D. 地主仍是社会的主导性力量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 记载 |
《田舍》 |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
《全唐诗补逸》 |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
《唐大诏令集》 |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
《全唐史》 |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
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这样表述:从宋代(甚至从汉代)到明末和18世纪,中国的主要财富均出自商业和手工业,它涉及到了整个帝国,而国家又是其主要受益者。那些贸易税和国家专营税在11世纪和12世纪初年确保了国家税收,而这种税收已经与农业收入相当了;在12—13世纪时,它又远远超过了农业税。材料最想表达的是
A. 商税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放松抑商政策
C. 南宋时期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形态并不具有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