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思想界主要是围绕东西文化孰优孰劣进行比较、评判和论争。...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思想界主要是围绕东西文化孰优孰劣进行比较、评判和论争。而自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则成为其主要共识。当时思想界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 反思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的不足

B. 提振民族精神以抵抗日本侵略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专制与独裁

 

B 【解析】由“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后”,可知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是要提振民族精神以抵抗日本侵略,故选B;材料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排除A;材料无关马克思主义,排除D;CD余材料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查看答案

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 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

C. 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D. 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查看答案

明代中后期,来自海外的事物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多。除了由耶稣会士传入的天主教以及西方科学知识以外,白银、玉米、火器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难以或缺的外来物质。自鸣钟、眼镜、望远镜之类也已经出现在晚明时代社会生活中。这些现象反映了

A. 明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征

B. 中国对外接触的内驱动力增强

C. 民间对外合法往来空间的扩大

D. 文化优越这一传统心态的改变

 

查看答案

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A. 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    B. 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

C. 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D. 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

 

查看答案

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

A. 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 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

C. 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

D. 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