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

——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等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美)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

材料三: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材料四: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这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一。这种宏观调控和干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传统资本主义历来崇尚“自由的市场经济”,主张由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调节一切,反对一切政府干预。1929—1933年大危机暴露了绝对市场经济的弊端,于是出现罗斯福“新政”。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行政干预,已成为当今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行做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材料五:计划多还是市场多,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的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的哪些手段?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

(3)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与邓小平在发展经济中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各自目的是什么?你能从中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1)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救济对象是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大农场主等;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救济应面对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 (2)措施:①举办救济,如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作也可);②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答1935年通过《社会保险法》规定实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也可)。手段:出台法令、建立管理机构、增加国家财政支出(或立法、行政、财政)。 (3)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但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 (4)措施:都采取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两种经济管理手段。目的不同: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缓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推行市场经济手段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启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手段可以相互借鉴;采用何种经济管理手段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不同主张。材料一中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救济应面向所有人。根据以上内容从责任承担者、救济对象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中“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实行社会救济;根据材料中“享受充分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小问“手段”,根据第一小问的措施从立法、行政、财政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3)评价,结合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中社会救济的影响即可,注意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积极方面主要从缓解危机、失业压力、减轻弱势群体的困难、维护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即可;消极方面主要是“滋生懒汉”或使财政赤字角度考虑即可。 (4)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并结合所学得出:都采取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两种经济管理手段。第二小问“不同目的”,从维护各自国家的政治、经济稳定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问“启示”,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手段可以相互借鉴的角度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体现。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三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该思想来源于哪家学派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查看答案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查看答案

自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这说明

A. 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

B. 君主治国理政思想的宗教化

C.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D. 儒学思想成为主流

 

查看答案

(题文)1971年,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0%的进口附加税。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了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材料所反映的经济问题及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趋势是

A. 经济竞争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

B. 贸易保护主义兴起

C. 西方国家经济竞争激烈

D.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