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农业在15世纪下半期出现圈地运动,至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农业在15世纪下半期出现圈地运动,至17世纪初期圈地50万英亩。随着羊毛价格的上涨,小块土地逐步向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转变。据统计,16世纪英国农场面积已占全部耕地的58%.与此同时,分散在一般农户手里的土地,面积也大大改变了。到16世纪英国农业已经实现商品化,市场机制开始激励着农业生产规模、品种和产量,并使农业革命较早发生。1560年左右出现的诺福克轮作制为标志,英国开始农业革命,至19世纪英国成为欧洲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

——摘编自潘迎化《近代英国、荷兰、法国国际竞争兴败原因之探索》

材料二:1901至1911年,为实现王朝“自救”,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改革,其中包括农业政策调整。1903年,清廷专门设立了与农业有关的平均司,1906年又改平均司为农务司,负责管农业事物。1907年,颁布《农会简明章程》,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级农会组织,到1911年全国成立农务总会19个,分会276个,其主要职责开办农业学堂和农事试验场,将“新理新法及新种植法皆交试验场依学理先为试验”,然后将“确有成效”之结果通告分会加以推广。倡导农学、开启民智是清末农会着力从事的一项工作,主要方式是译印农书、出版农报。这些活动传播和推广了西方资本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发展,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清政府还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农业技术,同时解除了“禁垦令”,大规模出售以前禁止开垦的土地,鼓励农垦、设立农垦公司及大量认购荒地。

——何旭艳《论清末新政农业政策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农业成为政府关注比较多的经济部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政机关明显增多,职责细化和分工明确。各省大多设一些具有科研性质的农业机构。1932年1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各省农业机关整理办法纲要》,设立农业推广所和种子繁殖场。1934年9月,国民政府还在各省成立了整理水道改良土壤委员会,还有农村合作委员会从事农业生产的督导和推广。

 

 

——摘编自黄正林《制度创新、技术变革和农业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英国农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调整农业的措施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近代化的不同之处。

 

 

(1)影响:改变了土地关系,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使英国农业由分散的小农经济向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推动耕作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措施:调整农业管理机构,兴办农会组织,学习和研究西方农业技术,发展近代农业教育,鼓励垦荒。 影响:有利于促进农业近代化发展;促进农业技术的传播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未能挽救清朝统治危机;过度开垦土地,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3)不同之处:中国由政府主导,英国以市场调节为主;中国注重技术指导和成果推广,英国注重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与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并举。 【解析】 (1)影响:由材料“随着羊毛价格的上涨,小块土地逐步向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转变”可知,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的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土地关系从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经营方式由分散的小农经济向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转变;由材料“到16世纪英国农业已经实现商品化,市场机制开始激励着农业生产规模、品种和产量,并使农业革命较早发生”可知,圈地运动促进了农业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由材料“1560年左右出现的诺福克轮作制为标志,英国开始农业革命,至19世纪英国成为欧洲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可知,圈地运动推动了耕作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措施:由材料“1903年,清廷专门设立了与农业有关的平均司,1906年又改平均司为农务司,负责管农业事物”可归纳为调整农业管理机构;由材料“1907年,颁布《农会简明章程》,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级农会组织,到1911年全国成立农务总会19个,分会276个”可归纳为兴办农会组织;由材料“倡导农学、开启民智是清末农会着力从事的一项工作,主要方式是译印农书、出版农报”可归纳为发展近代农业教育;由材料“其主要职责开办农业学堂和农事试验场,将‘新理新法及新种植法皆交试验场依学理先为试验’,然后将‘确有成效’之结果通告分会加以推广”“清政府还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农业技术”可归纳为学习和研究西方农业技术;由材料“同时解除了“禁垦令”,大规模出售以前禁止开垦的土地,鼓励农垦、设立农垦公司及大量认购荒地”可归纳为鼓励垦荒。 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分析。积极层面,由材料“这些活动传播和推广了西方资本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发展,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可归纳为促进了农业近代化发展,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传播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消极层面,结合所学从未能解决清政府统治危机和生态破坏等方面展开论述。 (3)不同之处: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从变革的主导力量、变革的内容入手分析。从变革的主导力量看,由材料“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政机关明显增多,职责细化和分工明确”可知,中国在变革的过程中是由政府主导的,这与英国市场主导的方式区分较大;从变革的内容上看,由材料“设立农业推广所和种子繁殖场”“农村合作委员会从事农业生产的督导和推广”可知,中国在变革的内容上更加注重技术指导和成果推广,而英国则是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与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并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

A. 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B.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 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 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

 

查看答案

下表为20世纪不同时段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人数统计表

 

国别

1901—1925年

1926—1950年

1951—1975年

1976—1999年

美国

3人

26人

69人

95人

德国

22人

25人

10人

13人

英国

11人

18人

27人

9人

法国

12人

5人

5人

5人

 

 

这表明美国

A. 逐渐成为科技中心

B. 主导资本主义世界

C. 利用科技发展经济

D. 操纵诺贝尔奖评奖

 

查看答案

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D. 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

 

查看答案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中指出:“即使是非典型契约(或称之为协议),若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则该协议就是契约,且可以获得法律上的保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征是

A. 形式主义重于实际内容

B. 违约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C. 强调重视法律契约精神

D. 法庭只按着契约来宣判

 

查看答案

201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此过程反映出中国

A. 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

B. 为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做准备

C. 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D. 通过完善法律文件保障和推动对外开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