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后日本原本试图通过构建密切的中日经济关系,...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后日本原本试图通过构建密切的中日经济关系,来促进日本的复兴。但是东亚冷战的发生与升级,日本只好寻找中国以外的替代市场。东南亚因为其丰富的资源与潜在的市场成为日本重视的对象。然而,战争赔偿问题成为日本与东南亚关系的主要障碍。1951年,美国邀请相关各国参会,但由于订立的《旧金山和约》偏袒日本而遭到东南亚国家的拒绝。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日本的国际收支状况趋于恶化,这迫使日本加速与东南亚国家谈判的进程。1954年,日本与缅甸签订条约,对缅甸进行实物赔偿,双方展开经济合作。以缅甸问题为范例,日本先后同菲律宾和印尼解决了赔偿与邦交问题。但日本赔偿方案的逐利动机,为此后东南亚国家反对日本的经济入侵埋下伏笔。

——摘编自史勤:《日本和缅甸关于战争赔偿的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缅甸交涉战争赔偿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对缅甸交涉战争赔偿问题的影响。

 

 

(1)二战后日本经济复苏形势严峻;冷战的发生与升级使日本的战略目标从中国转向东南亚;《旧金山和约》效力不足;东南亚丰富的资源与潜在的市场;朝鲜战争停战加速日本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 (2)促进日本的复兴;推进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亚太地区两极格局变得更为分明与固化;带有经济入侵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二战后日本原本试图通过构建密切的中日经济关系,来促进日本的复兴。但是东亚冷战的发生与升级,日本只好寻找中国以外的替代市场”可知二战后日本经济急需要复苏,而冷战升级导致日本希望通过中日经济关系复苏日本经济的希望落空,而东南亚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市场,因此其目标转向东南亚;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约》被东南亚国家拒绝,随后的朝鲜战争停战使日本的“国际收支状况趋于恶化”,以上原因促使日本加速和东南亚国家谈判。 (2)影响:从日本的动机来看,日本对缅甸交涉战争赔偿问题顺利解决推动了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对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好处,促进日本的复兴,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正处于两极格局背景下,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密切使得亚太地区两极格局变得更为分明与固化;从材料“但日本赔偿方案的逐利动机,为此后东南亚国家反对日本的经济入侵埋下伏笔”可知日本赔偿方案带有经济入侵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代的巡视监察是整个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渊源,可远溯于西汉刺史察郡之制。这一制度盖因其“传车周流,匪有定镇”,被顾炎武称为“百代不易之良法”。明以前对地方的监察主要有两种方式,由长驻一地的监察官员(专官),或临时派遣的监察官员(特遣者)执行之。元朝统治者在省一级区划设提刑按察司(肃政廉访司),作为长驻地方的监察机构,同时又定期派遣监察御史前往巡按,把两种监察方式组合起来,做的是简单的加法。长驻一地的监察官员(专官)容易与监察对象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利害关系,站在同一个立场,使监督失去实效,或者说弊大于利。明朝统治者的做法,不是简单地把按察司(肃政廉访司)官员和监察御史两种监察方式加在一起,而是进行了改革。明代全国有十三个布政司(习惯上仍称省),对地方的巡按,由地方的提刑按察使司和中央派遣十三道监察御史共同执行。统治者在设计十三道监察御史职责时,并非像传统做法那样按照行政区域规划——明十三道的名称前都冠以各省的省名,然而各道监察御史行使职权并不限于该省。除在各省履职外,各道监察御史还“各协管两京、直隶衙门”(包括两京、直隶所属府州卫所),而京畿重地及其衙门是封建王朝的中枢所在,曾是监督中的难点。与元代相比较,明代地方监察体制看似零乱,实则较好地体现了有效监督的准则。

——摘编自修晓波:《明代巡视监察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监察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较之于元朝在地方监察制度上的变动,并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茅盾创作的长篇小说《子夜》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初,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930年的一天夜晚,上海裕华丝厂总经理吴荪甫到码头接因乡下农民抗租暴动来沪的吴老太爷,不想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太爷突发脑溢血于子夜死去。吴荪甫利用办丧事的机会结识工商界许多名流。

吴荪甫联合杜竹斋、赵伯韬等人,壮大了益中公司的实力,并参与证券交易所的投机生意。他吞并了八家工厂,证券交易行情看好,不料他削减工资之事泄露,丝厂面临工潮。等到事态刚刚平息,合作者赵伯韬反水,吴荪甫在证券交易上损失重大。杜竹斋不肯再与合作。吴荪甫在买办赵伯韬面前屡战屡败,他企图筹集资金与赵决一死战。他大量买进公债,以求雪耻。为了调集资金,他不得不克扣工人工资,使得丝厂爆发工潮。尽管工潮在当局的镇压下平息了,但吴已无力振兴工厂,亲友们也纷纷离他而去。吴只得孤注一掷,以所有的财产作抵押,在公债市场上决一胜负,结果输得破产而终。吴荪甫带着林佩瑶,于子夜时分逃往庐山。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英国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大都由教会或救济院完成,虽然有医生得到政府的公共基金照顾贫民,但法定的医疗政策仍未提出。医疗保健主要还是自由市场和民办组织的事情,但无论教会还是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对穷人来说都是相对有限的。这一时期,人们可能把多数医疗描述为“等级社会的市场”。内科医生得到贵族信任,外科医生是有权有势者的随从,也可能为当地贫穷病人或者伤员提供服务的修补工,药剂师出售药物也附带看病。18世纪后期,医疗制度渐趋完善。政府将改善医疗状况作为完善城市工业经济条件的一项方案。信息传播的改善也使报纸上刊登许多医学专利广告。同时医学也被自然哲学和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社会有序化所感染,医学开始像牛顿的物理学一样具有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私立的医科学校与医科教学制度也被逐步建立。

——摘编自罗伊·波特《剑桥医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医疗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原因。

材料二  中西医冲突是自晚清以来中西冲突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中西医之争,影响极大的就发生过四次;一九二○年余云岫与杜亚泉的争论,一九二九年的取消中医案的争论,一九三四年发生在《大公报》、《独立评论》上的“所谓国医问题”的争论,一九四一年发生在国民政府参政会的傅斯年、孔庚之争。1920年余云岫提出将理论与事实分离,摈弃中医的理论,研究中医的药理。以科学的实验的药物学方法,对中医的处方做分析与研究。1929年的废止中医案的争论和1934年发生的“所谓国医问题”的争论,名为中西医之争,实际上乃是科学主义思潮冲击下中医存废之问题。这次斗争对中医药界来说既是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又为其自身的生存发展迎来了契机。其留下的影响是永恒的……一九四一年在国民政府参政会上(第二届第一次会议),湖北参议员孔庚的议案《调整卫生行政机构,中西医并重,渐求汇合为一,增进民族健康以利抗战》引发了傅、孔冲突

——摘编邓文初等:《“失语”的中医——民国时期中西医论争的话语分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几次中西医之争的不同,分析中西医之争对中医发展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在维护美欧联盟的前提下,增强西欧的独立自主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政策的基本出发点。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将是“一座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这表明

A. 美欧关系依赖与竞争并存

B. 西欧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 西欧经济一体化成果突出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

 

查看答案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鼓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认为人为的把那些最不会生活的人保留下来,是违反自然选择的原理,会延缓社会的进化。因此他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生活,反对国家帮助救济穷人。其思想

A. 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正确客观的评价

B. 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情绪

C. 推动了公平正义的竞争

D. 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化观点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