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
B. 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
C.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 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 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 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 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宋代平均每匹绢合银1.57两,明代平均每匹合银0.625两。这里包含有白银价格降低的因素,若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明代正统至嘉靖,绢价比宋代低约11%。导致明朝中后期绢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B. 农耕文明的繁荣
C.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D. 棉纺织业的发展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 保证国家财税收入
C. 防范民间土地兼并
D.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商人尚鬼,认为鬼神主宰万事万物,唯有商王能受其感应: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一解释意在说明
A. 新政权统治的合法性
B. 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
C. 商人从未实行过德治
D. 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左宗棠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如“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山“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