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由此可见,这类文学流派
A. 缘起于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
B. 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
C. 表现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
D. 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
罗马人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概念,贯穿了罗马历史的始终。所有的执政者都要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他们的盟国被称为“罗马人民之友”,政治对手被宣布为“罗马人民公敌”,这说明
A. 罗马执政者没有掌握实权
B. 国家主权名义上属于人民
C. 罗马人民拥有最高决策权
D. 人民对权力行使实施监督
1990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B. 经济全球化加速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两极格局的瓦解
1948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50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这表明我国外交
A. 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
B. 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
C. 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D. 已经打开全新的局面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这反映出
A. 国共两党阶级矛盾已经消除
B. 民主与科学仍是时代的主题
C. 国民党已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D.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1895年5月7日《申报》说“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苟能坚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作者认为
A. 国人对中日国情认识出现偏差
B.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历史必然
C. 坚持持久抗战就能取得战争胜利
D. 国人缺乏反省沉浸天朝上国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