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画家马远开创了残景山水的画风,他在整个画面的一角、半边上做文章,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这一做法
A. 开创了北宋风俗画的先河
B. 描述北方山河的雄健壮阔
C. 隐讽南宋半壁江山的政局
D. 由注重写意转向抽象象征
下面为“九卿”的职能表
奉常 | 郎中令、卫尉 | 太仆 | 廷尉 | 典客 | 宗正 | 治粟内史 | 少府 |
掌宗庙礼仪 | 掌皇宫保卫 | 掌宫廷车马仪仗 | 掌司法 | 掌少数民族及对外事务 | 掌皇族事务 | 掌财政税收 | 掌皇帝私有财政 |
由此可见,秦朝官僚机构
A. 家国一体色彩浓厚
B. 职无常守现象普遍
C. 分工明确效率较高
D. 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
A. 互相吸纳融合
B. 具有优劣之分
C. 展开思想争鸣
D. 具有不同传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旭,字伯高,唐代书法家。张旭嗜酒,醉后呼叫狂走,乃下笔,或用自己头发蘸墨来写,醒后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时人称之为“颠张”、其书被称作“狂草”。张旭的草书脱胎于魏晋风流儒雅和飘逸敦厚,用笔较粗,形象深得横壮之势、线条厚实饱满、结构多变;虽然其字奇怪多变,但仍合乎法度,其《千字文》《肚痛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起伏跌宕,有如音乐之旋律。唐初诗人高适曾赞誉张旭深得魏晋玄学“弃彼任我”的超脱境界,其书法达到了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高度。唐代中后期的韩愈站在儒家积极入世的立场上以肯定张旭的书法为手段对释家的高闲书法问难。在他看来,一个“四大皆空"和尚不具备“利害必明”“利欲斗进"的条件,一切归于淡泊就不可能产生激情,没有激情,任凭高闲怎样纵横挥扫,也将只有空洞的形式,而无真苦、真乐、真泪的精神内容,也就无所谓书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张旭书法的艺术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韩愈肯定张旭书法价值的社会背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联邦德国代表整个德国声明,不承认民主德国,因此不同与东德建交的任何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联邦德国的发展,1969年9月被选为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1969年底和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波兰及捷克斯洛伐克进行谈判和会晤,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内容可简括如下:缔约国尊重战后欧洲领土与边界现状,包括东西德之间的边界,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放弃武力和武力威胁;
“事实上”而不是“国际法上”承认民主德国为一主权国家,两个德国在平等基础上发展睦邻关系,在国际上互不代表对方,相互建交;实现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正常化并发展经济技术文化合作等等。勃兰特也因为积极奉行这一政策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摘编自赵俊杰《试评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邦德国实施“新东方政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东方政策”的实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派沈家本为修订法律大臣,主持修订法律。1904年至辛亥革命前夕,先后修订、制定和颁行了商法、刑法、法院组织法和《饮定宪法大纲》等多种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
1904年公布的《公司律》是一部临时性的商事法规,计131条,以适应贸易和商事的需要。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钦定宪法的准则,即“大权统于朝廷”,以维护君主的最高权力。它还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以及议院法要领和选举法要领。1911年1月颁行的《大清新刑律》,形式上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内容却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如保护皇室利益、维护封建礼教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清政府法律制度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