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儒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他吸取了佛教“...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儒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他吸取了佛教“祖统”说的思想资料,虚构出一个儒家的学术传统,据说这个学术传统从古及今,世代相传,即所谓的“道统”。本来佛教,特別是中国禅宗是最讲求祖师法裔继承关系的,韩愈洞悉佛教思想的演变情况,为对抗“祖统”说,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说,韩愈认为,儒学的“道统”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汤“尧以之传之舜,舜以之传之禹,禹以之传之汤,汤以之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直到韩愈才把“道统”恢复起来,使之相续不断。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韩愈“道统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韩愈的“道统论”。

 

(1)特点:吸纳佛教思想,为对抗佛教“祖统说”而提出;把儒学渊源同中国古代圣王、贤君相联系;强调儒学正统地位,自奉为“道统”继承人。 (2)评价: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促进了儒学复兴,开后了宋明理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文化主体的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时面对儒学困境,韩愈提出了“道统论”。 (1)据材料“他吸取了佛教‘祖统说’的思想资料”,可知“吸纳佛教思想,为对抗佛教‘祖统说’而提出”;据材料“韩愈认为,儒学的‘道统’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汤”,可以得出“把儒学渊源同中国古代圣王、贤君相联系”;结合所学可知他要“强调儒学正统地位”。 (2)结合背景可知韩愈的“道统论”,是为了儒学复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政府认为,这是苏联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予反击会导致苏联在其他地区采取行动,且不利于英国在香港等地的统治。英国政府虽然出兵,但却反对美国把朝鲜战争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共产主义威胁联系起来,担心冲突一旦扩大,苏联就会卷入,西方就有可能把战略重心转向东方,从而削弱西欧的防御力量。

美国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后,英国政府反对美国把在台湾地区的单方面行动与联合国的集体安全行动挂钩,要求美国奉行严格的中立立场,约束蒋介石反攻大陆,要求美国对台湾归属中国作出正式承诺,不得借机改变台湾的最后地位,引起中共以武力解放台湾。

在“联合国军”是否越过三八线问题上,英国和美国也发生了矛盾。英国当局为防止中美冲突的进一步扩大,积极谋求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建议“联合国军”撤至并固守住朝鲜半岛的腰部,要求美国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在联合国内通过谈判解决朝鲜问题和中国台湾问题。

——摘编自韩晶《英国和朝鲜战争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立场。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持上述立场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势力进入东南沿海,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渗透到中国沿海城市。实际上,清政府也走上改良的道路,对军服、警服这类特殊职业的装束进行了很大变动,原先穿着传统服饰的“赳赳武夫”,更平添了几分勇武。晚清男子的服装可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或爱好、习惯穿着打扮,在服饰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自己度”,社会生活图像因而变得各外热闹。晚清社会男子的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特利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超过了它所代表的文化意味。

——摘编自孙燕京主编《晚清遗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服饰变革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服饰的变革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染坊》是部有名的电视剧,描绘了近代民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剧情概括如下:

清末民初,穷苦人家出身的陈寿亭凭着自身的努力,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随着工厂的发展,陈寿亭从日本购买先进的机器,使得大华成为青岛著名的印染厂。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寿亭拿出积压的四十匹窄幅布,让学生做成游行的横幅,既支持了爱国运动又为自己作了广告。大华染厂及飞虎牌染色布名震岛城。“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东三省被占领后的时局,陈寿亭心存忧虑,感到山河破碎。随着日本侵华意图渐渐暴露,日本商人藤井急于得到陈寿亭的工厂。经过几番较量,藤井最后以高出实价一倍的价格买走陈寿亭的大华染厂。“七七事变”后,济南各界把韩复榘看成了济南的救星,希望他能凭借黄河天险,挡住日本人。陈寿亭生日宴会时,韩复榘弃城逃跑,陈寿亭对这个政府彻底失望,吐血而亡。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从剧情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剧情及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1806年,拿被仑颁布柏林敕令宣布:“大不列颠诸岛处于被封锁状态。”1807年,法国分别与俄国和普鲁士签订条约,规定两国必须加入大陆封锁体系,同时还将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全部纳入封锁体系。到1811年,大陆封锁制度已经如水桶般将英国经济基本禁锢起来。正如法国历史学家所说,拿破仑没有充分估计到英国资本主义的牢固基础,也不了解它的现代化构,苦心经营的大陆封锁制度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施京吾《大陆封锁的失败及其教训》

材料二  在19世末欧洲大陆的争霸斗争中,英国奉行的对外政策是“光荣孤立”,1896年英回首相索尔兹伯里在致辞中提出:“英国应不参加固定的同盟与集团,保持行动自由,便于操纵欧洲均势。”这标志着“光荣孤立”政策的全面出笼。“光荣孤立”不等于中立,英国的利益在于持欧洲大陆列强相互牵制的局面,使其势均力敌,这样英国可以放手向海外扩张。

——摘编自吴佩华等《英国“光荣孤立”外交政策略论》

材料三  至于英国,虽然丘吉尔等一再鼓吹欧洲联合,但不特别关心把一般的原则变成现实。因为他不愿意直接参与其事而放弃世界帝国地位,伺机玩弄传统的大陆平衡政策。他鼓吹西欧的联合,同美国一样,主要着眼于同苏联抗衡,这种情况决定了英国不能成为欧洲联合的动力,而且后来他在相当长时间内游离于“小欧洲”六四共同体的圈子之外。

——摘编自王斯德等《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大陆封锁制度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的内容及其背景。

 

 

查看答案

下图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地球上插的牌子上写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该漫画反映了

A. 美苏试图分裂柏林

B. 欧洲处于对峙状态

C. 苏联处于战略攻势

D. 美国借口组建北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