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 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
B. 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C. 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
D. 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商人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以商养农成为商人的生存之道
B. 儒家财富观是商业发展的动力
C. 形成了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环境
D. 商业行为受到传统儒学的影响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B. 精耕细作不被重视
C. 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D. 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江浙地区唐宋以后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史书。这种现象反映了江浙地区
A. 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
B. 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朱熹曾说:“熹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他的这种读书经历
A. 导致了主流意识的混乱
B. 反映儒学开始走向衰落
C. 践行了知行合一的主张
D. 为理学的发展做了铺垫
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时期 | 内容 | 出处 |
北魏 | 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 | 《魏书·食货志》 |
隋朝 | 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 | 《隋书·食货志》 |
唐朝 | 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 | 《册府元龟》 |
A. 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 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C. 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 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