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
A. 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B. 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
C. 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
D. 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清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反映的实质是
A.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B.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
A. 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 经济各部门发展并举
C. 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 经济发展与环保同步
唐后期,武进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表明当时
A. 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 B. 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C. 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 D. 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
中国古代传统中历来提倡节俭,而在明代中期,陆楫提出“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社会消费观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C. 戏剧发展推动奢侈风气
D.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期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