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
材料二 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的积极应对,并不限于基层商人的层面。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同样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一方面,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文化知识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个性,肯定人们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激烈变动中的下层平民的要求,特别是反映了那些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城市市民的要求,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陈支平《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
(2)明朝中后期,西方思想及科技日渐向外传播,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面对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有哪些积极应对?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君学”,但他和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李大钊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这是东西方文明的“根本不同之点”。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
——摘自《李大钊全集》第1,2卷
(3)依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4)综上,分析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青岛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指出,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却大发战争财。战争结束之时,美国成了一个工业、金融和军事强国。1945年,美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的二分之一,石油占三分之一,电力占二分之一……它拥有占世界70%的黄金储备。这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数据来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16世纪至今》
材料三 尽管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等一系列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世界市场的全面竞争中,由于资源、劳动力等传统因素作用相对下降,科学技术作用增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更加无力的地位,其必然结果是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摘编自邵培仁、陈兵《经济全球化利弊分析》
材料四 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习近平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讲话选编》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63年至1914年,欧洲是怎样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为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不利影响及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某经济学理论认为,强制是一种罪恶,因此国家的强制力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市场价格机制本身就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私有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
A. 胡佛奉行政府是经济的“守夜人”
B. 撒切尔夫人推行“混合经济”
C. 克林顿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 戈尔巴乔夫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1960年苏联科学院成立非洲学研究所,又成立人民友谊大学,帮助亚非拉国家培养建设干部。1960年,日本外务省将加强对非交往作为当年外交的一大课题,并准备在未来两年内集中力量扩大对非贸易。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正式提出“新非洲”政策,开始大幅增加对非援助。这说明
A. 非洲历史文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B. 非洲在美苏全球争夺中居首要地位
C. 冷战大背景下的大国援非活动升级
D. 非洲独立国家增加改变了世界格局
以下为新中国参加的某一国际会议的5项议程: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判断,这一会议
A. 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 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1923年,美国国务卿休斯曾写道:“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苏维埃制度下,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必然是空架子。”因此,“苏俄不能输入和输出大量商品”。随着美苏贸易的明显增长,1927年,美国国务院不得不承认“俄国这个市场有容纳美国商品,并给美国工业家带来利益的潜力”。美国对苏贸易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急于开展对苏贸易转移经济危机
B. 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D. 美苏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