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人中国,而女...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人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人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人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

A. 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B. 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

C. 西方商品涌人冲击自然经济

D. 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C 【解析】 材料没有提到洋务运动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工业的信息,排除B;材料反映在列强经济侵略下,“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说明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而非资本输出,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4年1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对于棉丝业、制铁业、制糖业等资本在20万元以土的新设企业,自开机制造之日起的三年内,政府按实缴资本给予保息5厘或6厘。这一做法

A. 打击了中小工商企业

B. 鼓励了私人投资实业

C. 扩张了官僚资本势力

D. 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

 

查看答案

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B.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列强侵华方式仍以商品输出为主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是

A. 茶和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B. 生产茶、丝者获利甚丰

C. 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查看答案

刘芃、朱汉国主编的《历史学习精要》认为:“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殖民扩张掠夺

C. 西方的黑奴贸易

D. 中国的改革开放

 

查看答案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