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表:
土地规模(亩) | 户数 | 户数比例 |
20以下 | 24 | 17.3% |
20~130 | 103 | 74.1% |
131~300 | 10 | 7.2% |
300以上 | 2 | 1.4% |
小计 | 139 | 100% |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历史学家费孝通说:“小农制是中国农业技术不能改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小农场上,不但现在利用动力 的机器用不进,连耕牛都不能充分利用。技术不能改良,农民们要凭赤手赤足在田里劳作,农业里拖住了大量人口,农民的生活程度也终是在饥饿线上挣扎。”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B.古代铁犁牛耕并未真正普及
C.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是历史趋势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雍正帝时,军机处虽因军务而设,但其职掌并不限于此,“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由此推知,军机处
A. 职权范围不断扩大
B. 掌握军国大事的决策权
C. 推动皇权空前强化
D. 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