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该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改造后劳动关系平等化
B. 人民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强烈愿望
C. 生产关系变革提高了劳动积极性
D. 经济建设促进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新中华报》(1937-1941年)是中共中央党报。下表为该报纪念七七事变周年的主题。
1938年 | “团结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39年 | “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摩擦分裂”“反对妥协投降” |
1940年 |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投降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全国抗战 |
报道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A. 统一战线政策的转变
B. 抗日战场形势的紧张
C.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D. 敌后战场地位的上升
20世纪初,国货运动兴起。翻开1915年的报纸,到处可见宣传国货的广告:“中国人应用中国货”“提倡国货,立在一条战线上”“欲图挽救,提倡国货”。《国货月刊》杂志还受到政府的立案保护。这表明
A. 民族危机促使国民意识觉醒
B. 近代中国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C. 实业救国思潮成为社会主流
D. 国民革命运动形势空前高涨
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近代意义的“外交”…一词引入到汉语词汇中,到19世纪80、90年代,在中国的外交话语中,交际、交邻、交涉、内政、内治、独立、平等、宗主、属国、进贡与“外交”相伴相生,新旧杂陈。这种“共生”反映出
A.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逐渐传播
B. 国人对西学的认识逐渐深入
C. 清朝政府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D. 外交体制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明中叶以后,各阶层投身于违法的海上贸易己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风气。这些人中,不仅有一般贫民百姓、流氓棍徒等失意之人,更有许多富家地主、巨姓大族,他们禁不起海上贸易中高额利润的诱惑,纷纷投资于这一新兴行业。这一现象表明
A. 商人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B. 经济政策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
C. 海外贸易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
D. 市场需求改变着农村经济结构
宋代在官府控制的工商业承包经营以及官田的出卖、出租中实行竞争缔约法。“闹处出榜,召人承买,限两月内,并令实封投状,置历拘管。限满,据所投状开验。著价最高者,方得承买,如著价同,并与先下状人”。这样的规定
A. 强化了官府对工商业的控制
B. 体现了公正平等的契约精神
C. 反映了宋代法律制度的成熟
D. 加重了私人工商业者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