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其成员国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经济体以及不同地域平衡,采用协商一致的运作原则,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反映出
A. 经济格局演变影响政治格局
B. 南北发展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C. 全球化潮流取代区域集团化
D. 多极化促进经济秩序民主化
1911年英国议会通过“议会法”。法案规定,每一个财政法在经过下院议长认证后,经英王批准,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其他一般法案,上院只能否决两次,若下院连续三次通过,经英王批准,即可成为法律。法案的通过
A. 完善了权力制衡机制
B. 剥夺了上院的立法权
C. 有利于扩大内阁权力
D. 扩大了国王的行政权
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
A. 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B. 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
C. 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
D. 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关于案件当事人的权力,《罗马法》规定:法律赋予被告以抗辩的权力,抗辩也可以源于大法官的职权;针对被告的抗辩,法律又赋预原告答辩的权利,同时赋予被告再答辩的权利,以对抗原告的答辩等。规定旨在
A. 保证案件审理程序合法
B. 最大限度查清事实真相
C. 坚持当事双方权利平等
D. 促成原告被告实现和解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该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改造后劳动关系平等化
B. 人民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强烈愿望
C. 生产关系变革提高了劳动积极性
D. 经济建设促进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新中华报》(1937-1941年)是中共中央党报。下表为该报纪念七七事变周年的主题。
1938年 | “团结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39年 | “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摩擦分裂”“反对妥协投降” |
1940年 |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投降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全国抗战 |
报道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A. 统一战线政策的转变
B. 抗日战场形势的紧张
C.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D. 敌后战场地位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