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
A. 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B. 要解除地方割据
C. 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 要改革官制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 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B. 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 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D. 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
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
D. 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题文)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父系家长制
B. 禅让制
C. 皇帝制度
D. 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