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洪武)二十七年春二月,侯寇浙东,命都督杨文、刘德、商篙吴...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洪武)二十七年春二月,侯寇浙东,命都督杨文、刘德、商篙吴巡视两浙.太祖下令:“禁民间用番货、番香.”先是,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而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摘自《明太祖实录》卷23l

材料二:明代倭寇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阮有日本因内战失败而丧失军职的南朝武士,也有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私人海上贸易的民间商人和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而破产的沿海农民、渔民、盐民等,甚至还有少数名落孙山的落魄书生、罢免职务的官吏等

——摘自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

材料三:严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别寇转为商,市禁别商转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

——摘自唐枢《御倭杂著》

材料四: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海外贸易)为命……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图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

——摘自《明神宗实录》卷262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明朝的对外政策和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后果.

(3)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种对外政策

 

(1)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商人的对外贸易活动。(1分)原因是倭寇骚扰沿海地区,明朝政府企图通过禁绝中外交往,达到安定海防的目的。(1分) (2)海禁政策断绝了沿海渔民和从事海外贸易商人的生计,(2分)导致他们与倭寇相勾结,反而加剧了倭患。(2分) (3)明朝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国家,海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大;(2分)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朝在对外政策上日益闭塞。(1分)明朝的对外政策阻滞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1分) 【解析】 试题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朝的对外政策及原因。明初“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官民出海同外国贸易。原因是“倭寇浙东……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打击倭寇骚扰,确保海防安宁。 (2)材料二指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私人海上贸易的民间商人和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而破产的沿海农民、渔民、盐民等”部分沦为倭寇。“死党一成,勾连入寇”,明朝政府的海禁政策,致使沿海地区许多靠从事外贸为生的商人与平民生计无着,为了生存,他们铤而走险,进行走私贸易,甚至进行海盗式的劫掠,反而加剧倭患。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明代海禁政策实行的原因和影响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查看答案

宋太宗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他所说的“内患”主要指

A. 宦官专权

B. 武将跋扈

C. 农民起义

D. 外戚干政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 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

B. 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

C. 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

D. 唐政府设立了新的商业区

 

查看答案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 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B. 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 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 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是指( )

A. 西汉中、外朝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元朝行省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