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彭湃在广东发起并组建农民协会,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地主劣绅的盘剥,有效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农民协会是工农苏维埃政权
B.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由此开辟
C.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
D. 实现了广大农民的当家作主
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当时中国
时间 | 内容 |
1894年 | 中国产业工人10万人 |
1871~1911 | 有记载的罢工斗争105次 |
1912~1919 | 罢工斗争达130多次 |
至1919年 | 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 |
中国还有100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时间 |
A. 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很大提高
B. 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C. 工人阶级成为中国的主要领导力量
D. 主要矛盾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根据下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最能反映当时
表: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
学堂种类 | 出身 | |
第一级 | 分科大学(含通儒院) | 进士 |
第二级 | 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 | 举人 |
第三级 | 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 | 贡生(优、拔、岁等) |
第四级 | 高等小学堂 | 廪生、增生、附生 |
A.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 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 西学东渐的逐渐深化
D. 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此举
A. 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B. 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内地会”系中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戴德生。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从中可推知
A. 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B. 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C. 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D. 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清代初期上海常以被称为“小苏州”为荣。19世纪中期以后,嘉兴、无锡、宁波等地,欲夸耀其市容商业繁盛,每每以“小上海”称之。19世纪中期上海取代苏州得益于
A. 工商业和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B. 农民战争引发大规模人口资金迁移
C. 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D. 清政府由被动开放转向了主动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