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伊恩・布鲁玛在《创造日本:1853-1964年》中记载:“日军先是于1937年之...

伊恩・布鲁玛在《创造日本:1853-1964年》中记载:“日军先是于1937年之夏同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周边展开了一场激烈厮杀。城市遭到轰炸,郊区的战斗趋于白热化,有二十五万中国人在战火中丧生,多为平民。在日军实施某起大屠杀的遗址,一块纪念碑这样写道:‘血流成河,染红了大海。”,此次战役

A.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

C. 使得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D. 日军犯下侵华战争中最恶劣的罪行

 

B 【解析】 1937年淞沪会战,国民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坚持抗战三个多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故B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但之后不符合“日军实施某起大屠杀”,排除A;1938年10月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南京大屠杀,日军犯下侵华战争中最恶劣的罪行,不符合“此次战役”,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指出:“在反日的爱国主义旗帜下,学生们证明他们自己是一支新的政治力量。上海的商人们出于同情也关门停业,举行为期一周的爱国罢市。上海约四十个工厂的工人也由于爱国而举行罢工。这场由主要阶级参加并在群众行动上达到新水平的真正的全国性运动取得了胜利。”此次运动

A. 导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群众广泛参与

C. 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指导

D. 推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晚清时期的革命刊物《湖北学生界》有一篇文章宣扬说,西装之精神在于发奋蹲厉,雄武刚健,有独立之气象,无奴隶之根性,穿了它可振工艺,可善外交,可以强兵强种云云。下列对于该文章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②对西装的作用有夸大之嫌

③反映了革命党人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心情

④凸显了服饰的社会功能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13及1930年中国机器纱线产额及消费量统计表(单位:磅)。它说明当时中国

 

 

1913年

1930年

本国纱线产额

200000000

982070800

进口纱线额

358000000

22616000

出口纱线额

/

43987064

机器织机消费量

15000000

206913532

手工织机消费量

543000000

753786204

 

 

A. 机器纺纱业获得长足发展

B.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 纺织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D. 传统手工业的衰落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的代表李鸿章说:“我却未见圣人留下几件好算数器艺来,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另一位代表张之洞认为:“夫不可变者,伦纪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说明洋务派

A. 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B. 重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

C. 自强求富的思想主张

D. 内部仍存在较大的分歧

 

查看答案

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自己成为判断是非的准绳

B. 动摇了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

C. 继承了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D.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