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对1944年抗日战争中相关历史事件的记载。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正面战场 | 像湘桂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败,国民党损失兵力约五六十万人,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使6000万人民沦于日寇铁蹄之下 |
敌后战场 | 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共作战两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2万余人,俘获日伪军3万余人 |
A. 不同的立场记载的史实有出入
B. 抗战路线的不同影响了战局
C. 相持阶段日本调整了战争策略
D. 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相继制订和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等法规。这表明当时
A. 国民政府和参议会注重廉洁自律
B. 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注重反腐倡廉
C. 国民党要借助反腐实行一党专政
D. 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批评了“左”倾错误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表现-关门主义,随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又指出“关门主义者不能根据形势变化来改变革命策略”,他们认为“圣经上记载了的才是对的”。据此可知,这些会议精神
A. 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 源于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
C. 利于推动全民族抗战思想的形成
D. 表明“左”倾错误统治地位已结束
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事件,图中进军路线好似一个倒着的巨大问号。此次行动探求的重大问题是
A. 创建根据地
B. 革命目标
C. 革命领导权
D. 革命道路
孙中山在1923年元旦发表的国民党宣言中说:“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取独夫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这一论述
A. 阐明了辛亥革命存在的弊端
B. 认识到民主革命的依靠力量
C. 反映了组建国民党的紧迫性
D. 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基本纲领
八国联军侵华时,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南方数省督府拒绝参战,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东南互保。对这件事的评论,传统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又有学者认为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使得清廷威信扫地,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据此可知,关于“东南互保”的认识
A. 研究者都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
B. 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
C.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 后来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